自然界生物的飛行方法,大致上可歸納為“撲翼飛行”和“振翅飛行”兩大類型。了解和掌握并學會鳥類遠不能比擬的、昆蟲獨到的振翅飛行技巧,一直是人類的夢想。昆蟲的“振翅飛行”與鳥類的“撲翼飛行”有諸多不同,其中最主要區別在于:昆蟲翅膀一般都只有翅脈而沒有像鳥類翅膀那樣的神經元,也不需要鳥類那種控制飛行和平衡的尾巴;昆蟲翅膀集動力、升力和控制于一體,能夠瞬間自適調節振頻、振幅與振角來應對氣流變化,因此能以極低的功耗在各種復雜的環境中,高機動地長航時安全飛行。
珠海NCA科技人員從大自然千姿百態的振翅飛行動物中,選定一些有代表性的振翅昆蟲為長期研究對象,發現了它們飛行機理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從根本上破解了昆蟲振翅的飛行機理,建立了與眾不同的仿生流體力學和仿生振翅飛行器低雷諾數空氣動力學的全新基礎科學理論,并探索出可行的仿生振翅飛行器實現技術及其工程方法,成功研制出多臺仿生振翅飛行器的等效工程樣機,并于2004年取得仿生振翅飛行器核心技術的原創自主知識產權專利。
如今我們正在致力于研制適合人類飛行所用的仿生振翅飛行器,把昆蟲低耗、高機動和安全的振翅飛行本領 轉為人類所用。借助珠海NCA的仿生振翅飛行器,人類振翅高飛的圓夢之日已為期不遠。
航空科技總是走在時代的前沿,飛行方法的每一次跨越,都會改變人類的生活和改變世界。本項目的成果為“人類將來怎么飛?”開辟了一條全新的可行之路。珠海NCA現有技術的商業產品以及進一步衍生的其它仿生振翅飛行器產品,其市場前景顯而易見:在輕便單人飛行機翅、復雜環境飛行器、臨近空間低密度空氣環境飛行器、中低空高機動長程飛行器、海陸空三棲飛行器、通用飛行器等應用領域,都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